臭氧發生器改造城鎮用水已經迫在眉睫
發布時間:2023-04-26 00:00:00 點擊次數:1785次根據住建部2012年5月頒發的《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十二五”期間,水廠改造投資為465億元,新建水廠投資為940億元。機會大門正徐徐打開。承擔了國家水專項大型環保設備臭氧發生器國產化的課題。為達成《規劃》中“促進關鍵材料設備的國產化”的要求,國內幾家大型的臭氧、活性炭和膜的企業均承擔了類似的研發課題。
“一噸水提高兩毛錢,讓水廠賺一些,水價漲三毛,每人每天使用200升水,一個月兩塊錢不到,為什么不改呢?”從電費到設備運行費,以小數點后四位的精度,王占生仔細計算了水廠上馬深度處理的運轉費用。
79歲的王占生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教授,我國飲用水處理行業專家,這筆賬他已經算了很多年,如今終于凝聚成一本《深度處理改造工程調研總結》,在2012年呈交給了住建部。
飲用水深度處理是相對“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的常規處理工藝而言。20世紀之前,飲用水不潔導致霍亂、瘧疾等疾病流行。20世紀初,為去除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形成了常規的四步法水處理工藝。
面對工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有機物污染,沿用百年的常規處理工藝已捉襟見肘。所謂的深度處理工藝應運而生,主要方法即水處理臭氧發生器-活性炭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分子量較大的有機物被臭氧“打”(氧化)成小分子,再被充滿孔隙的活性炭吸附去除。
中國的凈水行業正處在從常規處理到深度處理的轉變之中。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的眼中,這和1970年代歐美國家的情形頗為相似。
2007年,我國實施了飲用水新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12年7月1日,全部指標強制執行。但我國四千多家城鎮水廠中,90%以上仍“頑固”地保留著老工藝。
另一方面,發軔于20世紀末的膜技術異軍突起,膜這種“特別精細的篩子”可以過濾水中的細菌和病毒,并大大降低水的濁度。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采用臭氧-活性炭或膜處理工藝的水廠。
在飲用水安全越被各方重視的今天,凈水行業已經嗅到了大批水廠批量升級改造的機會。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維斯特電子凈化設備制造公司,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