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保產業技術為啥不趕趟?
發布時間:2023-04-26 00:00:00 點擊次數:1831次
環保產業面臨產業層次不高、參與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重點在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水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區域大氣環境污染控制、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環境監測監控等13個領域,在材料、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設計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技術、工藝、運營管理水平還相當落后,產業水平不高,競爭力薄弱。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環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對于環保產業發展來說,需要的政策可以想辦法制定出臺,資金投入也有渠道解決,但唯有技術能不能跟上是個大問題。
保障飲用水安全、地下水污染防治、PM2.5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期間,我國面臨很多需要重點治理的領域,但技術研發、技術儲備趕不上產業的需求。比如有關部門曾經需要地方或企業上報某項技術示范項目,但響應程度很小,許多項目都是重復申報,或是傳統技術工藝項目。技術成短板,趕不上產業發展的趟,這是無法忽視的現實。“十二五”期間,需要應對的新型環境問題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各方重視環境技術的作用,加強關鍵技術研發。
差距就在技 國內環保企業忙于生存,研發投入難以保證,大部分企業對基礎和核心技術的跟蹤、投入嚴重不足
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型、政策引導型產業。法規、政策、標準、投入、技術等對環保產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而技術更是發揮著直接驅動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國情下,環保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與發展,必須靠技術創新,不斷適應環境形勢變化,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目前環保產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產業之一,美國、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借助其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優勢,環保產業發展較快,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主導產業之一,其產值已經占到環保產業總產值的90%以上。
美國制定嚴格的環保政策,強調以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而不是以改變生產方式的辦法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用于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術和經濟能力,由于它們的生產工藝比較,資源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能源結構發生了變化,廢物產生量相對少,廢物的組成更有利于處理和處置,環保產業有了迅速發展。
發展中國家由于其落后的能源結構以及低效率的能源利用,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它們自身尚普遍缺乏而實用的環境技術。
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環保產業領域不斷拓展,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門類基本齊全的產業體系,環保產業技術也不斷進步。由于我國環保產業起步較晚,在規模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仍較薄弱,企業忙于生存,研發投入難以保證,國內大部分企業基本是基于國內應用市場成長的,對基礎和核心技術的跟蹤、投入嚴重不足。環保產業面臨產業層次不高、參與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技術創新水平不高
我國許多高新技術實際上成為“凝滯的技術”,無法與生產環節有效銜接
環保產業要以環境技術為基礎,同時,環境技術又要通過環保產業來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創新,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經測算表明,“十一五”期間,科技進步對我國污染減排的貢獻率為50~60%左右,在推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的貢獻率為70~80%左右。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看來,激活環保產業發展的核心是技術創新,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易于克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負外部性,易于適應市場對新產品的需求。
當前,環保產業越來越成為技術驅動型產業,研究與開發的投入相當高。德國環保產業已成長為年產值760億歐元,占世界環保產業貿易額的15.4%,近80%的環保產業生產領域為研究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為了解決當前和未來污染治理中面臨的新領域、新問題(重金屬污染、PM2.5及空氣污染、飲用水安全、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輻射環境污染防治等),推動環保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及環境管理戰略轉型,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環境技術創新。